12MW转子锻件夹杂物缺陷
(一)质量问题
12MW转子锻件,材质为34CrMolA钢,冶炼后经真空碳脱氧(VCD)处理,锻后用正火调质热处理提高力学性能。
该锻件在超声波探伤时,发现两处密集缺陷区,深度在距中心50mm半径范围内。缺陷轴向位置与钢锭相应部位。轴身密集区内有两处大于12mm当量的缺陷。
(二)缺陷分析
根据剥离切块宏观检査,发现有长度超过2mm,直径约lmm,方向平行于转子轴线的黑色粉末状夹杂物。群集缺陷尺寸达55mmx10mm和35mmx12mm。经金相法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为非金属夹杂,而不是裂纹或缩管残余。X光结构分析认为是铝硅酸盐,而且属同一来源的非金属夹杂物。经显微镜高倍观察,可见大型非金属夹杂周围基体金属的纯净度很高,说明该锻件夹杂系外来物,非炼钢时脱氧的内生产物。从夹杂物成分分析来看其属于耐火材料侵蚀物。其来源是,当钢水进行真空碳脱氧(VCD)时,真空度、脱氧制度与浇注参数调节不好,匹配不当,造成钢流不能很好分散而成股状,加上浇注温度偏低,注速较慢,使钢锭凝固条件恶化。这样被侵蚀的混人钢水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将沉积于锭底粘稠区,来不及上浮而埋入钢锭内部,形成大体积的夹杂物沉集锥。在锻造时锭底切除量不足,于是在锻件内残留下此种缺陷。
(三)防止对策
1)选用优质耐火材料。
2)合理调整冶炼、浇注工艺参数。
3)锻造时注意切除锭底缺陷,增大锭底端的切除率。
经采取以上对策后,有效地防止了类似缺陷的重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