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2CrMo钢轴套热处理工艺改进
发布时间:2021-07-06 人气:
某公司有一种轴套产品(挖掘机产品配件),材质为42CrMO钢,锻件,热处理技术要求为43~48HRC。主要加工工艺路线为:锻造一正火一粗加工一整体淬火、回火一半精加工一磁粉探伤一精加工。在实际生产中,轴套经热处理后磁粉探伤发现, 有60%在R2附近出现弧形裂纹,导致工件报废。为此暂停生产,查找开裂原因。
工件粗加工后淬火前基本外形尺寸套筒部与法兰盘的过渡圆角为R20轴套的热处理工艺:锻后正火,880 ℃保温 2.5 h空冷;粗加工后淬火、回火,工艺过程。工件装筐加热,以减少淬火畸变。工艺要点:鉴于42CrMO钢的AC3为840℃,Ms点为310℃,故将轴套的淬火温度定为840℃;淬火介质为15%的PAG水溶液,控时冷却70s,然后空冷(控制工件出水温度为240℃左右),以避免产生过高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;淬火后及时回火。
尽管如上所述,制定轴套的热处理工艺时采取了以上防范措施,但热处理后进行磁粉探伤发现,有60%的轴套在套筒部与法兰盘部过渡区附近的法兰 盘上出现弧形裂纹,裂纹深度约1〜 3 mm,肉眼很难观察到。
开裂原因分析
对开裂轴套裂纹形态的统计分析表明,98%的 裂纹在距台阶过渡处约10 mm的法兰盘上。由于工件法兰盘部较薄,套筒与盘部过渡处拐角较尖锐。 一般弧形裂缝是由热应力引起的,通常在零件形状突变的部位,如尖锐棱角、凹槽及孔洞附近,呈弧形 分布。此类结构的工件淬火时在应力集中处极易形成淬火裂纹。分析了此类裂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淬火时尖角应力作用的结果,端部凸缘尺寸单薄,根部有尖角凹槽,淬火时在尖角凹槽处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。
由以上分析可见,轴套淬火开裂主要是由于其套筒与法兰盘过渡园角太小,导致淬火应力集中而产生的。
工艺改进
根据上述轴套开裂原因分析,对巳粗车只R2的轴套进行了热处理工艺试验。
淬火将淬火温度降低至820℃ ,淬火冷却时间缩短至60s(工件出水温度提高至280 左右)。按此工艺试验了1炉,仍然有30%的工件开裂,而且同炉处理的工件中有30%淬火硬度偏低。可见单纯调整热处理工艺参数是不能解决这类开裂问题。
在R2圆角过渡拐角处绑扎耐火纤维棉,以期减小拐角附近萍火冷却速度,从而减小萍火应力。采取此措施后淬火试验的3炉工件磁粉探伤无一开裂。事实证明,K2圆角过渡拐角附近淬火应力大是导致轴套批量淬裂的主要原因。
圆角过渡当零件有棱角、尖角、沟槽和横孔时,这些部位很容易产生应力集中,从而导致零件淬裂。因此,零件应尽量设计成应力集中***小化的形状,在尖角处和台阶处加工成圆角。有关标准中对台阶处圆角过渡也有规定:凡要进行淬火的零件,应避免锐边、锐角和锐口,台肩过渡要呈圆弧形。根据标准规定,本文中的衬套件拐角处过渡圆角半径应为R15。为减小台阶处淬火应力,我们将工艺流程卡片中粗加工内容规定“粗车R2”修改为“粗车R15”,将热处理前预留过渡圆角半径加大到沿5,热处理后再加工到图纸尺寸,以此减小园角过渡区的淬火应力。修改圆角为K15后,试验3炉, 无一件开裂。后来的生产实践证明,加大台阶处的圆角过渡半径,有效地防止了这类工件淬火裂纹的产生。
轴套类工件台阶处由于过渡圆角半径太小,导致淬火时在此处产生了较大的淬火应力集中, 从而产生淬火裂纹。截面变化过渡处应有足够的、 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圆角半径,以防止淬火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纹。
热处理工作者经常遇到工件热处理开裂的问题,为此热处理前应认真分析工件的淬火应力分布状态,通过对外观、形状、尺寸的核査,采取有效措施,减少热处理畸变,避免淬火开裂,防止由于工件形状不合理而产生过大的淬火应力导致工件淬裂